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
作者:杨可依 生态与环境学院 时间:2022-03-31 点击数:

病毒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不能忘记的故事。回忆被疫情消磨日常生活的这两年,一开始疫情来势汹汹,人类乱了阵脚,街道被隔离带封锁,只有寒冷的风雪和树叶落下的声音。关在家中的我们,终日捧着手机刷消息,我们急切地想知道最新的情况如何,盼望着我们的家人,前线的医护人员、抗疫工作者们安全地度过每一天。逐渐地,随着国家和科研工作者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研究分析不断深入,中国精准并快速掌握了疫情的传播路径和发展模式,沉着应对、稳妥处置、扎实工作、展现出了动人的毅力和气魄。目前疫情进入了常态化发展,复工复产全面推进,虽然境外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偶发,但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经济发展受到剧烈冲击,与此同时科技创新的潮流势不可挡,历史如此,现实亦如此。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的后疫情时代,许多科技公司开发数字战“疫”产品,诸如防疫健康码、腾讯医典、实时疫情地图等产品,及时支持数字战“疫”。内蒙古大学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疫情中展现出强大的定力,快速反应,组织全校师生延迟返校,开展线上授课,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开来。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同一个国家,人们有着类似的情绪:理解现实,也十分踏实。
疫情的第一年,正是我考研的那年,学校没有开学,所以我只能在家中复习,和父母相处时间也变长了。在家中父母会为我一天三顿做好营养和口味并存的饭菜,看我无聊时逗我开心。有一次我苦于在家烦闷,并为父母的管教烦恼,和他们吵了一架跑出家门,打车准备去玩,并且再也不想回家了。出租车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聊天,问我怎么不在家呢安全一点?我心里想:你不是也在外面跑来跑去。“我前两天拉了一堆老夫妻,都70多了。从医院回家的,他们女儿疫情待业在家,糖尿病好多年了,好多并发症挺严重的,在家也不能干活,老夫妻俩就照顾着。最后怎么着,感染新冠在医院救了几天,走了。”我心里一惊,问:“那他们俩怎么办。”“老人们说:该着发生的事,替女儿好好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但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些苦难距离我也好近,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疫情是残酷的,我更加感到生命和亲情的可贵,还有逐渐流失的亲密关系。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我很喜欢守望先锋中天使角色的这句台词。抗疫期间,我们见证了很多医务工作者冒着风险坚守岗位,也有更多政府、高校的基层工作人员,维持着社会的基本运转。
我所在的社区有几百户,这其中一半是5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由社区的十几个工作人员负责。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社区的工作人员每天负责登记住户的体温和身体状况,联系医院,安排核酸,运输基本生活物资。忙起来时脚不沾地,经常是在后半夜回到家里,吃一碗泡面就马上躺下,第二天又是繁复的工作。超负荷运转,只有人们平安了,他们才能休息。
每一个维护和遵守秩序的人也都是英雄。在居家隔离这段时间,我的父亲为钟南山院士和医务工作者作了两幅画,也算是为辛苦工作的同胞们尽一点点心意。希望我们都能同心协力抗击疫情,发现身边的美好,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