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桃李湖畔·我与内大图书馆”有奖征文】剥雪寻春书中行——我与图书馆的那些事
作者:计算机(软件)学院 王竞涵 时间:2021-04-25 点击数:
时光翩跹而逝,暗中肆意生长,经二载青葱年华沉淀,无声记忆被笔尖私藏,恍惚间,跃然纸上。想到,那时的图书馆和滂沱雨夜的念,化作满纸荒唐言,写下,博看官一笑罢了。
孟秋喜提折桂乐,志启书堂前路何。
初入内大,河畔的柳还如盛夏般枝叶青翠,清俊挺拔令人驻足。印象中的塞北应该是粗犷、不羁的,可我怎么也没想到,塞北的风沙、漫天的飘雪竟会化成绕指柔情融入图书馆,成为我的独家记忆。夏末,微凉的风中夹杂着草木的清香,耳边传来窸窣的蝉鸣,兴起,游逛校园。宁静的气氛令我沉醉,竟然忘记了归路,漫无目的地继续前行。绕过桃李湖,忽然出现一幢雪白的建筑,立于门口,抬起头,图书馆三个字出现在眼前,遂入。步入图书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的书架和一张张自习的桌子,穿梭在书架之间,书籍数量的多让我感叹,种类的杂让我震撼,一时间,高校的文化底蕴显现无疑。不由得想起,那时父母殷切的期望,那时的懵懂与青涩,那时的意气风发可与天较量。后来回到宿舍,我悄悄在心中埋下努力学习的种子,也把图书馆当作逐梦的神圣殿堂。
缘自雨夜惊鸿面,梦始明窗书案边。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那时早春的樱花迎着未化的碎雪盛开,无数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为神州大地降临第一场春光。而今,白驹过隙,季夏辗转而至,新学期伊始。
隐约雷鸣,阴霾天空,闷热的环境中弥散着泥土的芬芳气味,那天,大雨将至。观影活动后,雨如约而至消散热气,撑着伞,好似雨打芭蕉滴滴入耳,颇有番时光最是无情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意味。雨势未转小,想着还在图书馆值班的舍友,我决定去接她。离舍友下班还有一段时间,等待的过程总是百无聊赖,踱步在馆内,看微弱的光被一排排书分割后,散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我有一种预感,今天可能会有奇妙的际遇。不知不觉间,我走到了书架隐蔽之处,那里,竟坐着一位少年。视线所及是少年纤细修长、骨节分明的手指,此时,他正翻动着桌上的一本书,干净澄澈的气质流淌着环绕在他身旁,宁静而悠长。可能是雷声不休,雨声未止,万里荒原恰逢甘霖洗礼,他的身影令我忘记时间的流逝,仿佛天地间只剩一片纯白。朦胧中,一阵声音由模糊变得清晰可见。转过身,发现舍友早已站在身后,轻声唤我离开。后来,雨一直下,缠缠绵绵似低声耳语,直至天光逐渐暗淡,夜悄然而至也不曾离开。
那个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的夜,少年是人间惊鸿客,翩翩入梦来。穿过缭绕的雾气,我看到这天下万种风情:可见秉烛夜游吟诗品酒,相伴瘦尽灯花又是一宵。翌日,从晨光熹微到暮霭渐浓,迤逦的梦境萦绕脑海变成渴望的情,我十分确定,我想再次见到那个少年。念的种子一旦在心中生了根,就会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最终攻城略地。那天之后,我每天都会去图书馆,不出意料,少年每次都会坐在书架后的那个位置,而我却没有勇气坐在他的对面,只能假装拿书,在书架旁远远望一眼他的侧脸,徒生思念。就这样东躲西藏一个月后,终于在一个晚霞漫天的傍晚,我与他有了交集。虽已入秋,但记忆中那天的风很柔和,穿过半开的窗,肆无忌惮地抚摸鬓角的发丝。抬起手臂,指尖在书脊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一本《魏晋南北朝史》上。我被它的名字吸引,用指腹轻轻摩挲着烫金的字,陷入思考:这寥寥几字之下究竟流传着怎样的人事变迁、悲欢离合?就在我即将把它从书架拿下时,清冷的声音传来:“同学,你也看历史?”我十分惊讶地回头,竟然是那日思夜想的少年,我能感到双唇在微微颤抖,心中的想法再也按耐不住:“是啊,但是这本还没看过,其他位置没有了,我可以坐在你的旁边看吗?”我望向他好看的眸子,那里面似乎有我的倒影。我已经忘记是怎么跟他一起回到桌子,坐在他的对面,一起看书学习一整个下午,但是那天的晚霞铺满了天际,风从远处吹来掠过河畔,柳枝摇曳,少年的眸子清亮得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交际即已产生,就不会那么轻易的断开,后来,我们渐渐熟络。相同的专业课让我们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一起在图书馆学习看书,渐渐开始变得无话不谈。期末临近,我们决定一起在图书馆度过紧张的复习阶段,每每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他都会细心为我讲解,柔和的光洒在他的侧脸,落在他的眉梢鼻尖,蜿蜒向修长的脖颈。就这样我们相伴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无关风月但却令我难以释怀。期末考试结束,忐忑喜悦和苦涩瞬间翻涌出来,让我忍不住清盘道出。而少年却微笑告诉我:“读书或学习,我们都应该变成更好的自己,我想我们会是很好的朋友。”那时的我已经知道,我的情感,我的念想,终究是无疾而终了。仲夏的原野,风吹过连天的野草,我孤身立于天地之间,垂钓夜晚的萤火虫,将美梦封印于图书馆。
聊以稗官散悲意,始盼经典补才稀。
当漫天飞雪遍布塞北大地之时,我带着私藏的念启程回到了故土。现在想来,那时的他,如今的我,终究是未能逃脱掉冬的严寒,只是不能感同身受而已。我知道,漫长的寒假能改变很多事情,也能改变人的心。于是,渐渐的,我开始看书,看一些以前无从涉足的题材,看书中明目张胆的偏爱,也隔着清晨的霜花看雪飘落在枝头、隔着绽放的烟火看月高悬于天空。我与那些作者素未谋面,可她们的文笔却使我如此艳羡。她们笔下的烟火人间让我惊叹,我臣服于她们笔下“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鱼樵耕渎,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的家国情怀,面对命运时“人生数十载,原不过是大梦一场。”的豁达,“我们生来就是为了成为自己,而不是仅仅变成一个正常人”的平凡的魅力,“谭中落花三四点,岸上鸣弦一两声,弱冠年华最是好,轻蹄快马,看尽天涯花”的少年意气。有一笔便写尽世间温柔,而这温柔的背后是饱读诗书气自华,是拂堤杨柳、草长莺飞的缠绵情丝。于是,我的心开始带着无限的向往,渴望着花木掩映的那一方清净天地。流光易逝,又是一年春,我又会与塞北书写怎样的故事呢?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塞北的杨柳抽出第一新枝时, 我再次走进图书馆,驻足在书架的前面,入目的是一排排名家经典,我开始哀宝黛之爱情,晓人心之诡谲,感命运之无力,终叹文坛大家文采之斐然,知自身之不足,明前路之方向,前人“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诚不欺我。自此,风雨无阻。虽然还有稀疏的联系,但我却再也没有在图书馆遇见过那个少年。不过,如今的我已经不再把他当作去图书馆的动力,图书馆已经完全成了我读书学习必去的清雅之地,我将在这里浇灌我内心种下的种子,等待它长成参天大树。
人间的温情跨越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我与图书馆的二三事,有喜有悲,有势均力敌的悸动,有伏案苦读的奋斗,那些悲喜交加的记忆跨过了风月,想起时满是青涩的美好,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