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的结婚纪念照

作者: 时间:2023-09-15 点击数:

伊莉


   在内大校庆60周年之际,我想起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父亲有一张最心爱的老照片,存放在精致的影集里,放大后,镶嵌在金边相框里,悬挂在书桌前的墙壁上。每天上班前,他总是习惯地抬头望望相框照片上的人再走,好像在向她问候什么。就连我和家中的客人,也总是长时间地站在照片前,举目仰视,沉思良久。

   这张照片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呢?因为它不是一张普通的家庭合影照片,而是在民国卅六年(1947年)绥远省归绥市赫赫有名的“麦香村”饭庄拍摄的“父母结婚纪念照”,距今已有六十六年整。

  民国三十年(1941年)土默特旗三位高才生相继考中北平的名牌大学,一时传为佳话。这三人便是被人们誉为“土旗三才子”的孟绍(北平大学)、伊锦文(中国大学)和孙继祖(辅仁大学)。据孙老回忆说“当时,孟绍、锦文我们三人曾多次议论过,‘我们念书为的是什么?’今后回家乡要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中国需要教育,边疆更需要教育。”因此,毕业后父亲应校长经革陈之聘请,到国立伊盟中学任训育主任兼高中化学课教师。当时“伊中”离东胜还很远,在郡王旗(今伊金霍洛旗)斋森庙里,办学条件很差,生活也很艰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秉钧(蒙古族)曾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绥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常委,内蒙古政协委员。、荣祥(蒙古族)塞外文豪,国大代表,曾任国民党土默特旗公署总管、绥远省政府委员、内蒙古政协常委、绥远省文史馆馆长、呼和浩特市政协副主席、副师长。、经革陈(蒙古族)国大代表、国立伊盟中学创始人,绥远省政府委员、内蒙古政协委员。、贺耆寿等人到伊克昭盟,参加绥境蒙政会工作。抗战胜利后,全国欢腾,万众欣喜,他们都盼望家乡光复,喜悦心情不可言状,纷纷回到归绥市(今呼和浩特市)。这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蒙古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和进步的上层人士,对于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兴旺,怀着满腔热情和强烈愿望。一天,巴文峻先生(蒙古族)曾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国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政协常委。在任先生家作客,发现一女子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一问才知该女子为任先生侄女,又知尚无婚配。于是巴文峻先生便想到父亲伊锦文(蒙古族)曾任伊盟中学校长,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首任馆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二届人大代表,自治区第三、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及常委。,当即把父亲的情况作了介绍。任先生早在1936年时就认识父亲,当时父亲在蒙藏学校念书,是个有志青年。同时,祖父伊钟秀在伊盟蒙政会时,与任先生有过来往,有所了解,可以说是知根打底。双方都认为这是天赐良缘,最佳的一对。其后,巴文峻先生把这事告知父亲,让他择日来归绥。父亲对终身大事考虑得很周到,来到归绥首先找到老同学孟绍,一是让他出主意,二是孟家也是毕克齐镇人,对任家会有所了解。孟绍乐于办这种好事,于是二人到旧城杨家巷任家府上相亲,婚事谈定后,任先生的夫人又说:“她虽是我的侄女,和亲女儿一样,所以我要为她的婚事做主。你是大学生,你们是爱好相亲,自厢情愿,日后有对不住的地方,我可不饶你。”父亲表示,我们结婚后会相亲相爱的。孟绍也说父亲不是那种人。于是选择良辰,筹划婚礼。

  婚礼定在我区境内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百年老店——“麦香村”饭庄举行。巴文峻、任秉钧二位先生是介绍人,荣祥先生做主婚人,胡风山先生(蒙古族)国大代表,曾任国民党绥境蒙政会委员、绥远省政府委员。是婚礼主持人,孟绍夫妇为伴郎和伴娘。参加婚礼的嘉宾多数是成双成对的,有荣祥夫妇、任秉钧夫妇、巴文峻夫妇、胡风山夫妇、多子寿夫妇,还有伊钟秀(伊锦文之父)、任威风(任淑贞长兄)、云从龙、巴靖山、松如阜、贺书昌、荣宝麟、魏效虞(伊中教师代表)、李殿军(伊中学生代表)等。典礼时,母亲穿的是闪光绣花缎夹旗袍,紫红色底子上有红的、粉的、黄的牡丹花,一闪一闪。身上披着浅粉颜色的婚纱,头上和手中的花朵是用各色各样的“翎子纸”做的,脚上穿着绣花鞋……美丽得很;父亲穿着笔挺的西装,理西发(分头),胸前佩戴新郎花,英俊潇洒。图片上两个拉婚纱的“小花童”是我的民民姨姨和瑾民姨姨,嘉宾们都是当时绥远省的军政要人和亲朋好友,据民民姨姨讲:我们的母亲给我和妹妹专门缝制了蓝色红点面料小西服,还穿上新买的小皮鞋,带上领带。大人们为这次婚礼也专门制作上等好料的旗袍,因此,女嘉宾们一个个亮丽时髦,之后在欢快的军乐声中为他们举办了民国以来最为隆重而又高雅的西洋式婚礼。他们行鞠躬礼,宣读证书,夫妻盖章,互换饰物,设宴酒席,招待宾客。

  “麦香村”以山珍海味、四季名菜为主,烤、溜、爆、炒、炸、烹、焖、煎、烩无一不精。婚宴上先上“京点心”“五香瓜子”“什锦喜糖”和水果,然后上四个冷盘,再上八小件和八大件(软八件),上菜的顺序是:一个大件带两个小件。其中,红烧鱼翅、溜海参、烤猪肉方子、葱爆羊肉、过油肉、糖醋鱿鱼卷、蜜汁山药、鸳鸯火烧、烩鸟鱼蛋汤等名菜誉满全城。婚宴结束后,嘉宾们各自乘坐有装饰铃铛的马拉轿车或小卧车离去。

  这张照片据我的姑姥姥说:是在“麦香村”东大厅门口请旧城大北街109号的老字号——豫芳照相馆用三叶式快门照相机拍摄的。我如获至宝,这是极其珍贵的。

  2007年,我根据父母的结婚照撰文,题为《一张珍贵的结婚纪念照》,文中介绍了当时举行婚礼的盛况,我把照片和短文寄给台湾。台湾有一个绥远同乡会,他们自筹资金办了一个刊物《绥远文献》每年出一期,同乡会有几位老先生,是伊中建校初的学生,见到家乡的文章和照片特别高兴,还能在照片上认出经革陈校长和魏效虞老师,于是把文章和照片刊登在《绥远文献》第32期上,这件事使得这些老先生也专门撰写了伊中建校初期多篇文章,同期发表。如果说这些文章能使同乡会的同志们、一直思念家乡的亲人看到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并表达他们坚决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想法,为两岸交流合作做出应有贡献的话,那是我最大的心愿。

  至此,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父亲——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首任馆长伊锦文先生和母亲任淑贞女士。


作者简介

伊莉,女,蒙古族,1949年8月生于呼和浩特市,民盟盟员。1988—1990年内蒙古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习,毕业。1978年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工作,图书馆馆员职称。

(节选自《珠光湖韵》第三集)

版权所有 中共内蒙古大学委员会宣传部    推荐浏览器:IE 7.0 以上版本

蒙ICP16002391号-1